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關於 名字

最近幾天有幾樣東西在腦中迴旋

『名字、NGO、利他主義、組織競爭力、無私、初心』

看來相關又好像有些許矛盾的關鍵詞們



其中一個起因是黃嵩立老師課後與我們分享的
MSF(無國界醫師組織)的相關文章
裡面提到他們的經營方式

『一個這麼大的組織,怎樣在內部實行民主?無國界醫生組織說,他們在內部實行民主的基本方法就是經常調動人員,沒有人能夠老呆在一個位置上。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新人的參與,任何組織都會因為缺少活力而變得僵化;而沒有民主監督,任何領導人都可能被權力異化,從而忘記初衷。』

很美。


常常我們設定一個目標
一個『說得出來』的目標
亦即一個被文字化的、有名字的目標
例如:我想成為xxx的、我想做到xxx

然而這樣的設定太容易在追求的過程中忘了初心
(用『追求』是因為我的中文太過貧乏
本質上這個『追求』就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變成想要那個名字、或頭銜、或名聲 隨便你怎麼稱它

MSF的這種做法
變成強迫組織成員放棄追求一個『好聽的、更高的』職稱
你無法立下『我想當MSF理事長』這種目標
就算哪天當到了理事長
你也只能說『我正在做MSF理事長的工作』
而不是『我,XXX,是MSF理事長』

當個人的利益追求不存在
(當然要使壞你還是可以默默等待時機 最後利用擔任高職的期間耍手段)
(基本上想使壞手段任何時候都有場域有機會的)
個人的『頭銜追求』、想把自己的名字掛在『歷年理事長』list上的慾念
被消融到最低的時候

發自於無私的奉獻 才能越顯出其光亮


另一條思路是所謂的『組織競爭力』

大餅只有一塊 永遠是僧多粥少
剛看到路竹會網站中一篇討論NGO應當良性合作
而非存競爭出頭、瓜分資源之心

然後又剛好在準備『國際衛生』這門課的報告中
看到非洲河盲症防治計畫(OCP, Onchocerciasis Control Program)報告書中
其所歸結出的10個lessons其中之一

『利他主義(autrism)是不穩固的,
每個參與的單位都要從計畫中獲得好處,
合作才能長久持續。』


這幾條思考有點衝撞了起來

如果今天因為人道信仰、無私奉獻的初心
而成立了某個NGO
但是在NGO本身的營運中 其內部人員
還有在眾多NGO瓜分資源的情況下
小則為了自我的名聲 大則為了『組織的名聲』
而流血流汗奮鬥的過程中
是不是太容易被名利所惑而忘記初心?
或者這樣的『惑』
是這個NGO組織能在世俗世界穩站住腳所必須?



還有很多的困惑
很好 :)
繼續慢慢思索下去

2 則留言:

花枝 提到...

寫的好,不過利他主義似乎是altruism...抱歉我背單字背到瘋了...

Awu 提到...

囧 這個...

其實我是在考驗施主有沒有認真看文?!
哇哈哈

感謝啦~
GRE加油 :)